导读:以餐饮业为例,一家门店的产品,对于进店消费的顾客来说,一般是门店的菜单(顾客可点的菜品)加上顾客用餐的真实体验;对于没进店的潜在消费者,或对该门店没有认知的人来说,这家门店的产品一是招牌可见的内容,二是这家店的口碑,三是这家店在线上渠道可见的内容。项目刚落地的时候,其中能直接换取利润的就只有产品这一大项,由此这个发展阶段可以称之为产品阶段。可以总结为:一家门店的产品/产品实际体验,就是其整个产品体系的整体价值点。
价值点以商家主观视角来传达,它从菜品本身、菜品体验出发,再回到消费者处以消费满意度的形式验证。
产品体系的价值点包含了三个方面:从产品和产品体验出发,一是差异化,是不同于其它门店的关键区别;二是优势,是强于其它门店的诸多优点,也包含了差异化,当然该属性一定要“强于且擅长强于”才能列为优势;三是第一,是在诸多差异化和优点中找出一个/数个让商家在某些价值属性中可以一骑绝尘的自信。
先分析行业和竞争,找准其它品牌的价值点,然后看看是否还有自己的空缺位置,接下来再分析自己,找清楚自己产品和产品体验的特点,从特点中做梳理,理清自身产品特点中的差异化、优势、第一组成的价值点之后,就可以织一张由产品和产品体验构成的价值网,用它网住消费者。
产品在消费者眼中具备产品本质,分别是产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指的是商家传递的价值点要与顾客需求重合,比如说一盘土豆烧肉,商家表明自己的差异化是土豆用了荷兰的小土豆,但顾客在实际体验的时候,可能由于烹饪技术问题,也可能因为出品问题,更或者因为食材问题,导致了顾客没能在食用时品尝出其它不同,甚至如果让顾客觉得此土豆连本地土豆都不如,那就是宣传与需求不对等。一句话概括就是:顾客愿意不愿意持续付费,并是否愿意带动其它人一起付费?唯有持续将市场/顾客需求转换成利润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市场空缺和实际产品的应用场景须相结合,同时也不能忽略项目价值点的审视与落地
从原则上看,似乎每一个商业模式、每一个品牌方提出的价值点都需要通过市场来检验才知其真伪,但如果每一个项目/商业模式/价值点都非要通过市场检验才知道结果,最大的问题是:当市场说NO的时候,创始人/投资人基本就难以翻身了。这就是项目在落地时的一个Bug。回到项目之初,当创始人口沫横飞、信心满满地讲项目未来的星辰大海,作为投资人的你应该怎么评估一个项目的靠谱性呢?又如何作为一个消费者来审视该产品呢?又或者说,面对自己写的项目书,自己又怎么评判其生命力呢?当市场有需求空缺、当发起人有想法,只要两者相结合,就会促成项目落地。
由此看,一个项目能否盈利、是否客观,它必须要建立在市场有空缺的基础上。
1)、产品对比
先确定产品在市场中的位置。
稳健性投资人可能更喜欢产品是基于已有市场的已有产品做改良或者升级,对于一个已有的市场,即使它是红海,这也意味着项目落地时就能拥有庞大的客群基数,也意味着产品不需要教育市场,只需要对已有市场的已有需求进行重构和升级即可,这是一种可见的确定性。
而在其中,无论哪种投资人对于已有同质化产品的项目基本不屑一顾。在安索夫矩阵中,已有产品进入已有的市场,这意味着同质化竞争,新玩家基本难以赚到钱;如果用新产品进入一个新的市场,也担心面临创新过度、需求难以培养等问题,这叫企业方的“自杀象限”。
简单看,餐饮业项目的产品对比有几个方面,一是不要同质化,以避免价格竞争;二是不要创新过度,避免花太多钱去培养一个可能不存在的市场。接下来,就得回到产品,看看其是否解决了市场问题、满足了顾客需求,此处对比的是需求和场景的匹配程度,也可简称为产品功能检验。
2)、功能对比
功能对比一是从品类出发,找到消费者与品类消费场景的关联,比如说快餐的调性是饱腹,门店就不要太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也不能快餐的呈现/定位却收了正餐的价格;正餐的需求比较多样化,比如说请客、聚会、对自己好一点等,此时如果饱腹不是第一需求,那门店就不能通通上大份菜,得考虑菜品的搭配和组合,更得考虑用餐环境与氛围等。
比如说快餐都是为了饱腹,可能服务差、口味一般、摆盘等方面根本就无法花心思。基于行业痛点,顾客表面见怪不怪,但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其它的想法,所以说,从需求本身出发,解决痛点的呈现,这就是项目产品提供的功能。
所有项目的优势千差万别,但优势背后的思考大多相同,考虑的是项目制胜因素是否把握在创始团队中,且可标准化并复制下去。否则,无论前面说得多好,落地时一旦这个“制胜因素”流失,项目就差不多废了,一个没有价值点或者价值点不可控的项目,基本难以存活。
结语
客观地判断一个项目的价值点,就可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可以落地,包括是否值得投资等。但判断项目不一定得在落地前,落地后也一样可以,比如说前期方向错误,但项目本身不错,只要团队能适时调整并小有成就,这时投资人完全可以追加投资。
其中有一些关键,比如说在沟通的时候,可以从行业的角度看创始团队是否懂品类,包括是否研究过竞争格局等,最后才是回归到项目本身的价值诉求和顾客需求的对标等。
思考的顺序非常重要,如果只列出项目的优势而不看行业,则容易自嗨;如果先看自身优势而后才看行业,则容易盲目自信。所以得先懂行业、懂品类,再分析了竞争格局后,才能回到项目自身。
在产品衍生出来市场需求和功能时,还得对标已有产品,看看项目自身是否真的有优势,此时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避免同质化,二是避免项目较弱不具备竞争力,三是避免创新过度。
在落地的对比阶段,则要考虑制胜要素是否可控、是否可复制等。其实大家发现没有,整套流程和体系思考下来后,一个项目是否优秀,答案就非常清晰明了了。
(本文引自:http://筷玩思维/archives/21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