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餐饮在进入“全民时期”后,品牌意识也开始“全民觉醒”。小店从随便取个名字,到围绕这个名字,依仗互联网、新科技、管理改革等多种手段,构建起了连锁、供应链、营销等体系,大餐饮也走下神坛,走向商场、社区,革自己的命。随着国民经济增长,消费能力全面提升,大众餐饮开始崛起,加上“国八条”将大餐饮模式拉下神坛,中国餐饮进入了“全民时代”,各种餐饮门店迅速铺开,同类型餐饮门店快速饱和,接着推动了餐饮人对品类的挖掘……
如今,中国餐饮正在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上飞驰,一往无前,用短短十来年,便走完了对“品牌”从没有概念,到发展品牌,再到用模式、产品、营销等服务品牌的道路。这注定了整个中国餐饮品牌的进化是快速而剧烈的。
一、经营模式:粗放到集约、精细化
经营形态从大到小:大餐饮+大排档、小作坊——精细化——小而美/小而精
在这个过程中,餐企也逐渐由大餐饮的国有制+小餐饮的家庭作坊,过渡为了个性化的小店,和连锁形式。
选址从分散到集中:街边——商场——商场+社区
在餐企品牌进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城市规划也在发生变化,社区、购物中心的板块形式逐渐形成。特别是购物中心开始崛起,打破了原本商业相对分散的状态,形成了聚集的板块结构。
如今,各开发商都默契地秉承着“住宅+购物中心/商业配套”的模式。进化后的餐饮品牌则会根据品牌受众,选择各类、各档次社区、购物中心进行选址。
二、经营场景由单一转向多元化:门店——线上外卖+食品零售化
其一便是外卖。外卖也在以美团为首的互联网企业带领下,成为大众,特别是上班族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数据显示,外卖市场即将突破2800亿元。这也衍生出不少占地很小的外卖实体店,更为熊猫星厨这样的共享厨房模式提供了土壤。
其二是餐饮食品化零售。从1996年便开设食品线,推出利口福的广州酒家,月饼几乎已成为其代名词,它的成功为老字号转型带来启发,不少老字号效仿广州酒家,依靠自己的工艺、资本优势,发展食品线,实现转型,用食品零售带动线下的实体门店经营。
三、品类挖掘 地道菜系—改良菜系—精准单品
当餐饮彻底打开大众市场的大门,门店迅速增多,满足消费者“吃饱”早已不够,加上市场竞争激烈,餐饮人只能不断发掘潜力品类,不断寻找蓝海,试图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中国餐饮品牌的菜式也发展出了这样一条轨迹:地道菜系——改良菜系(新派粤菜、川菜、湘菜、融合菜等)——精准单品。
当地特色,所以地道的菜系菜品是主流。在大众餐饮时代,口味需求繁多,地道菜式不足以满足新消费人群的高性价比、高频次消费,加上现在对少油少盐健康饮食的追求,改良菜走向历史舞台。不过现在餐饮行业的同质化严重,必须打造差异化才能活下去,而且年轻消费者对餐饮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还有很多猎奇之心,发掘新品类成了最优选,于是大家钻头觅缝地开始了单品、特色小吃的挖掘。
四、营销体系 从打地基到大厦初成
在互联网思维“进驻”前,中国餐饮品牌没有营销部门,甚至没有营销人员的,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营销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东西,特别是连锁餐饮,而连锁在目前的中国餐饮品牌中,占了绝大多数。最先让餐饮人感受营销强大的,是一批互联网餐饮,营销能让更多人知道你的菜好吃。当微信风起,品牌公众号成了必备,定期优惠成为唤醒消费的利器。
五、 资本介入:几乎无—热—疯狂—冷
餐饮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资本的注目,而且第一批互联网餐饮,靠着简单的产品,带着好故事就拿到百万级甚至千万级融资,眼红的不仅是餐饮人,更是互联网人,他们纷纷跨界而来,走资本路线,给传统餐饮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中国餐饮品牌能在短短十年内发生巨大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必须感谢互联网的“插足”,让科技深入餐饮。
消费者、门店、后厨、供应商、中央工厂,也在硬件、快捷支付、大数据的支撑下,进入了同一个信息通路,快速而全面的数据交互、分析,加速了餐企的市场考察、用户画像、经营分析、战略决策的速度,进而推动了中国餐饮品牌的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餐饮业总收入达4.2万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餐饮市场。
结语: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定位之父艾·里斯在《品牌的起源》中多次强调“品牌进化”:“任何想要赶上竞争的品牌都需要‘进化’。要不被进化的竞争淘汰‘改变’是必须付出的代价。”中国餐饮品牌这个整体还会不断进化,所以,这也是当下亟需我们思考的问题——餐饮品牌应该如何进化,溯源,如何让品牌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活得更好、更久。
(本文引自:http://红餐网/zixun/2019/10/16/75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