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灶用的大铁锅,有六印八印的,多大为一印?这个印是啥意思?
小编从小在农村长大,土灶上一直用的是大铁锅,只要不是人为的烧干锅,再倒入凉水,铁锅在极致的爆热之后被凉水一击,会炸裂成纹,就不能用了,长久使用十年八年的都没有问题。或者是买的时候,铁锅在铸压成型的时候,成分不纯有杂质,形成砂眼,而在购买的时候,砂眼被表层的薄铁水盖住了没发觉,这样的锅回来用个年把载的,就出现圆形的小窟窿眼,开始漏水。如果在边缘,还可以用煮熟的地瓜粘住小孔,将就用一段时间,如果是在锅底就实在不能用了,只能买新的,每当这时家里的大人懊恼的说,真是输了眼色,这么大的砂眼都没看出来。
要知道当时生产队,买个农村常用的大铁锅,需要六元钱左右,这可是相当于当时半年的家庭花费啊。
记得当时李婶家刚买了口新锅,用了半年赶上过春节。大年初二晚上,李叔为了让土炕整夜都暖和,用小块木头生着火后,用粉碎的花生皮整整填了满满一土灶,也没留个燃烧通道,结果半夜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在土炕上睡觉的两个孩子,只觉得土炕抖了起来,起身一看,裂了道大纹,以为是地震了。李叔惊醒后赶紧跑过来查看,原来是花生皮爆燃,形成的冲击波,把新锅炸成两半,连带着土炕秧及池鱼。这可是刚买半年的锅啊,全家勒紧腰带从牙缝里省下来的,把李婶心疼的睡不着觉,数落了李叔一大通。
当时农民去买锅的时候,用的计量单位是印,五印锅、六印锅、八印锅、十印锅,据老人说是指锅的直径,当时农村最常用的八印锅,用来贴玉米饼子最得劲,蒸馒头啥的可以上下两层,最大利用空间面积,那么“印”究竟是多大的计量单位,并没有明确标准,只是作为锅的计量单位保留下来,在买卖的过程中持续使用。
据小编分析,应该是“印”的谐音“人”,是指家里几个人吃饭,就是几印锅。胶东当地方言发音重,舌头不会卷,只会直来直去,比如“山”读“三”,“老师”读“老四”,“人”读作“印”,久而久之,用“印”作为锅的计量单位,形成习惯,便习惯成自然了。
以上是小编对于农村土灶用的大铁锅,用“印”作为计量单位的理解。小编是家在南乡,愿和您分享关于农村的点点滴滴,您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分享。
6印是直径60厘米,8印是80厘米,我量过。
锅是家的象征,民以食为天,食以锅为主,新成家过日子也叫立灶炕门儿,搬家以安锅为准,锅动家搬,燎锅底儿就成了,新家建立,庆祝一下的代名词。
97年我在齐齐哈尔铸锅厂,干过一年,对锅了解一些,铸锅厂归市二轻局管,上归轻工业部领导,500多人国营企业,有高炉炼铁车间,铸锅车间,机加车间,硒铁车间,96解体,承包给个人。
民用普通铁锅分为3刃,5刃,8刃,10刃,12刃,16刃,18刃,24刃,36刃,50刃,80刃,100刃,120刃,150刃。共14个品种,特种锅有,朝鲜族加盖裙锅,一套5口,(朝鲜族人家在一个锅台上安3到5口锅,锅直径300到500毫米,锅深如罐,口沿起裙,100一150毫米,加盖,)。炸大果子锅,500直径,平底150毫米立帮,摊煎饼锅,中间稍鼓,平型,40o毫米经,炒锅,大马勺大中小号等品种。
由于民用锅全国以前没有统一规范,印,仞,刃写用不一,锅的仞是意识量,而非计量名称,不与锅径的大小而等量变化,所以仞没有具体数字量,不能说1仞等于多少毫米,厘米,是根椐实际应用需求尺寸而排列的,习惯称谓。
在东北100刃及以上大锅应用于,酒坊蒸酒,油坊蒸大豆 ,粉房漏粉条,豆腐坊煮浆子,大型食堂部队,厂矿,农场,林场,劳改队,大单位使用,如,拉哈劳改队一千四百人食堂,安5口100仞大锅,做满满5大锅菜,每人只分一碗。
黑龙江以前万人工厂,千人单位很多,小作坊,集体食堂包括大锅饭时代,国企多。生产队时期,队队作豆腐,煮大楂子粥必用100以上大铁锅。
84年轻工业部,出过铁锅标准,规范,和标准铸锅模具(工人叫锅轮子),共20套,铸模组5人加工压铸模具,就是以立轴为中心转一圈,底,邦,沿刮一周,锅形就出来了,二十个弯弯钢条价值五万多元,是厂子最值钱的标准化宝贝,由老板精心保管。我作为生产负责人代管过这东西,日产锅5一20吨,每仞锅标准为1000克,每吨锅批发价1900一一2400元(当时铸铁价在800元上下,)每产一刃合格锅工人得2角钱,检质员王梦茹手拿一个夹子和一个大钢锉,敲击,听声音,判断有没有砂孔,断裂,薄厚,火温,准确无误。合格的码一边,不合格的一锉打个大洞,拣回去重炼。
我也学了些选锅知识,说说。
拿过一口锅先看内外,要光滑明亮,证明模具完好,锅薄厚得当,在用指盖轻重弹击,听声音,有纹,有孔均可验出,冲太阳看也行,但小孔被商家涂迷,你看不出来,另外听声,如果清脆度对比其它锅更强,说明这锅铁水入模时温度过高,好处是用时热的快,百姓说它脸子急,坏处是热锅遇冷水好炸纹,不抗使。如果声音低罕沉重,说明这锅铸造时,铁水温度低,锅一定稍厚,好处耐久,坏处,不爱热,太皮,吃油,不亮光,发乌,所以选中间最好,有的锅一边爱热,一边不爱热,那是模具偏了,锅一边厚一边薄,用手弹听可鉴别。
铸模用料,黄粘土,红粘土,白粘士,一细子,二细子,三细子,大楂子(都是礁炭碾压筛分的),全是耐火材料,还有磷片子(就是石墨粉)。
厂里为了广告,铸过一口1000刃的大锅,三米直径做雕塑在厂门口,那是车间主任李经才,花一个礼拜搞出来的,这小子参加过轻工业部技能大赛,单人单勺一次浇铸百刃大锅获能手称号,百刃锅是双人台包(铁水1750℃,至少用220斤钢水,去脏后一次灌入模具,)。
好了介绍这些吧!
印是重量单位,也是容量单位,秦汉已有是做为图章大小的依据,1印=100两,有十斤大印之说,锅以印做为计量单位明代就有了也可能还要往前,学徒时老师傅说百印锅千斤水实容九百斤,印约=9斤,(南方可能少一些)12印锅装水约110斤,但实际做出的锅容量小于这个数,几天前看到一位大仙把锅装满水实地测量得出结论1印约=3.5千克,本人原来换算错了,明朝100两按16进制应是6.25斤,明朝每斤约=560克,明朝100两(印)换算成现代约=7斤,公制约=3.5千克,人们常说的十斤大印可能是误传,也可能是“实金大印”,为此真要感谢那位大仙,有人说印与口经有关,是但不全是,同样的容量,炒锅的口经大于煮锅的口经,现代锅以公升(千克)和口经为型号,印已经淡出成为历史。
在我们西北地区,对于这个印有很多种说法,但最直白的一种说法是”印“和”人“的谐音,别看过去条件不好,但家里的人口一点不少,一家7、8口人都很正常,因此那时候去铁匠铺打铁锅的时候,老师傅总会问你家几口”印“吃饭,如果6口就打6印的,如果8口就打8印的,但很少有人打单数的,因为农村人习惯好事成双都打双数”印“的。
过去的大铁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大锅饭也是从那时来的,一家人围着一个锅,各自捧着各自的晚,吃起来不亦乐乎。而对于铁锅的大小,我们那时也还有一些别的方法来计算,因为当时都是铁匠铺打铁锅,而铁匠铺当时一般都是有自己的一个量具,我们也称为”印子“,这种量具是铁匠铺根据人们平时打铁锅的平均尺寸所做的一个标尺,但这个量具是有区域性的。而这个”印子“在使用的时候一个印子就代表一印的尺寸,我们这的一印为10厘米,8印大锅就是80厘米,但铁匠每回都会多做出10厘米,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在过去衡量单位还没有既定标准时候,农民不管是打造农具还是做农耕,都会根据自己的手掌或者脚步作为一种衡量标准,比如翻地的时候,我们不会说翻几公分深,而是翻几尺深,量腰围的时候,都是用手掌做成的”揸“来衡量,就是食指和拇指水平抻值最大的距离为一揸。这些模糊的计量方法虽然没有准确性,但千百年来也是给我们的农耕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村还是喜欢沿用这种方法来进行丈量,毕竟这种方法用起来还算得心应手。
以上就是小农人对于这个大铁锅印的一些个人理解,如果说的有不妥的地方,还请各位条友进行点评哦!
“印”是表示锅大小的,不过问那数字到底是表示锅的哪个参数?恐怕绝大部分人回答不上来。
老司机对这个问题也一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后来想,既然数字表示大小,其实锅的外形尺寸就那么几个,直径和深浅。一定是这两个参数的其中之一。
那么为什么不用我们熟悉的单位制毫米、厘米、分米、米来表示,或者用过去老百姓熟悉的丈、尺、寸来表示?而用一个莫名其妙的“印”来表示呢?
其实这是有原因的,这里的“印”,实际是英寸(inch)的译音,读作“印尺”,它的长度是25.4毫米,我们以前用的锅,有十印或者十二印,对应的尺寸是254毫米或者305毫米。
这个问题搞清楚了,就来分析这尺寸到底是指锅的哪个尺寸,直径肯定不对,因为我记得我家当时和叔叔家没分家,平常大人小孩十口人,过节爸爸和叔叔放假回来,十二口人,用的是十二人的锅,那直径最起码七八十公分,明显不是305毫米,所以锅的深度305毫米还是比较靠谱的,这样我认为“印”是锅的深度,用英寸表示。十二印即是说明锅的深度是十二英寸。
至于有人说按人口来区别,其实是不可能的,当时也有老两口五保户,他们不会有二印锅,我也没听说有二印锅,实际当时我们胶东地区一般农户,最小是用的八印锅,再小的没听说。
还有个证据说明锅的“印”不是表示直径的尺寸,以前“印”有大小之分,有八印还有大八印,它的直径是不一样的,但是,锅的深浅是一样的。当然无论几印,都有一个对应的直径,这是为了配合适的锅盖。过去家里没有尺,买锅盖时往往用一根绳量一下旧锅盖,打一个结,这避免了因搞不清大小“印”,造成回家锅盖不合适。
有人可能怀疑,不用常用长度单位,用老百姓不熟悉的英制,有点不合常理,其实,当年不少工业品的尺寸都用英制,比如我们熟悉的铁钉,铁丝,铁丝网,毛刷,直到今天,还是用英制来表示它的尺寸规格。
网友朋友有什么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简单回答,这个字是“仞”,而不是“印”。“仞”,是一种测量深度的单位。以前在农村供销社看到卖锅的,上面都用粉笔写上“八仞”“十二仞”。十二仞的锅就是很大很深的了。仞在古代还被当作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为一仞。说山很高,就叫作壁立千仞。
铁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吃的每一份食物都需要经过它烹调出来。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人们行军打仗的时候都需要带着锅,人家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锅在烹饪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农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更是离不开铁锅,记得以前人们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还会有专门去集市上补锅的人。锅在我们生活中看似不值一提,不管谁少了它,都不行,这其实告诉了我们两个道理。一是日常生活中需要注重沟通合作。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多注意和别人的配合,单打独斗很难起到起到很好的效果。二是珍惜自己身边的人和物。拥有的时候不觉得有多重要,一旦失去就会去一辈子的后悔,甚至连自己的生计都解决不了。
回到我们的问题本身上来,农村地区常见的铁锅有“七印”和“八印”,相信很多比较年轻的人对印不是很理解,也不知道“七印铁锅”和“八印铁锅”的含义。其实很简单,这里的印指的是尺寸,即度量单位,但这是民间的一种计量方法,不是特别正式的说法。在我国民间,很多普通人对于一些官方的度量单位不是很了解,在其生活和工作中就创造出了和自己工作属性相关的计量方法,专属于某个行业。人们只在度量铁锅的时候说印,但是却很少在其它方面说到“印”这个单位,关于印的具体长度各地也众说纷纭,有自己的一些说法。
印一般指的是10-12厘米,也有人说印指的是小孩脚印的大小尺寸,平时人们常用的铁锅都是5-8印,很少有用使用超过10印的锅,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会铸造20印的锅。印指的是铁锅的直径大小,6印铁锅一般指的是580毫米,8印铁锅一般指的是650毫米。笔者也曾经听过一种说法,其认为印在古代指的是仞,这是古代的度量单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里的仞其实说的就是一种度量单位。因为受到某些地方方言的影响,从而导致把仞说成了是印。除此以外,也有人认为“印”指的是“英寸”,这个说法感觉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印锅”已经了解的越来越少了,也很少有人再去关注这些东西,毕竟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并不是很大。现在很少有人使用土灶了,铁锅也在慢慢的没落,或许在几十、几百年后就会很少见到“六印锅”和“八印锅”。在不同的地方,人们对印的定义可能有所不同,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对于农村土灶用的大铁锅,一般都是论“口”的单位,比如说一口锅,两口锅。尤其是在过去的农民而言,家里一般都有两口锅,一口大锅,一口小锅,大锅用来煮饭吃,小锅用来炒菜吃。现在农村好多家庭还是使用铁锅,当然现在人口比较少了,使用大铁锅的一般都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老农民,还有一些勤俭持家的农民也是用大铁锅。主要是烧火做饭也非常的方便,而且还经济实惠,用农作物秸秆作为燃烧的原料,并且铁锅做起来的饭就是香。
对于过的大小一般都是论“印”,比如说六印锅、五印锅、八印锅等等,这里面的“印”字就是指的锅的大小,一般是指的铁锅的直径,也就是铁锅的上口的宽度来表达过的大小。农村在过去一般家每家都有六印锅或者是八印锅,人口多的家庭里的铁锅就大一些,人口少的家庭里的锅就小一些,当然也有的家庭为了过年做豆腐,也准备一口大的锅,一般都是八印锅。
记得小的时候,我们家里是6口人,家里的最小的锅就是六印锅,不要是用来做饭吃,一般用来煮地瓜干或者是煮红薯吃。当然家里也有一个小铁锅,这个小铁锅只是用来炒菜吃,这种锅不是叫几印铁锅,主要是铁锅上面的锅口的比较小。但是后来我们家里随着我们做子女的逐渐的长大,家里逐渐换成了一口大的锅,那就是八印锅。所以“印”这就是表示锅的大小的问题的单位。
其实“印”是在过去制造铁锅的一个单位,也属于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的,认可的过的大小的一个单位,这个“印”字的大小是不确定的。但对于铁锅的大小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的直径基本上是固定的,比如说比如说三印锅的直径是40厘米,四印锅的直径是46厘米,六印锅直径是60厘米,八印锅的直径是72厘米。是一个约定成熟的尺度,所以“印”字作为铁锅大小的标尺,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由于常用的口语的字在经过长时间的运用,语音就会发生了变化,也就出现了谐音用字的用法。其实这个“印”字我要指的是谐音“人”字,因为在过去都是比较穷的,而且人口也比较多,所以根据家庭人口的多少,在购买铁锅的大小的时候,根据人口的多少来进行购买大小,以保障家庭做饭吃过用的。如果家庭人口有4口人的话,那就买个四印锅做饭就足够使用了,做饭就够吃的了。如果是8口人的话,需要购买做饭8口人够吃的大锅。所以你的“印”字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没有一个固定的长度和宽度。
总之,在农村土灶用的铁锅,有四印锅、五印锅、六印锅、八印锅、十二印锅等等,这里的“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长度,只是用铁锅的长度的一个单位,其实主要是形象的描述铁锅的大小。真正的含义就是一个谐音字,那就是“人”字的意思。一个锅的大小,就能够看出这个家庭人口有多少,或者说是这个锅的大小的存货量。大家对这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请留言交流。
更多农村奇闻趣事请关注三农堂广讯,诚邀您的关注,共同探讨农村知识。
在农村里的朋友也都知道,以前在家里我们的土灶用的那种大铁锅,每次做饭也都离不开我们的大铁锅,对于现在的家里做饭的小锅可比不上以前的这种大铁锅,尤其是做饭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不过在以前的农村里用大铁锅也是为了人口众多的原因而选择了使用的大铁锅,如果使用小锅的话,那么做出来的饭也是不够家人吃的,在农村里以前家里也都是好几口,对于大铁锅来说,这种方便,而且效率还高,那么我们农村里所谓的大铁的"印"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如果要买锅的话,需要买多大印的呢?接着往下看,我来告诉你!
因为在农村里我们要买铁锅的话,最起码的就是要经久耐用,说的经久耐用就是在农村里用一口大铁锅的话,都要用很多年的,以前的农村里人也都是非常会节俭的,一般的一口锅除非用烂了,要不然还是继续使用的,其实这个大铁锅的"印"也是以前在农村里的农民自己用来丈量尺寸的一种方式,那会也都是大多用眼睛或者手掌之类来进行丈量的,比如我们手掌用手指头量某个物体的尺寸后,都是会说几指,或者说是几扎,这些也都是在农村里的一种土方法,当然了这里面也是有一定的误差,不过对于农民的这种丈量方法也相差无几的,在农村也是一直被推崇到现在!
对于在农村里你如果要买锅的话,那么你要一定知道你家里有多少人,才能根据按照多少印来确定我们要买的铁锅的尺寸,比如家里人口不是很多的话,都是用2-4印的,如果人口在多点的话就要用到6-8印的,一般大的基本都在20印左右,那么这个印怎么换算成现在的尺寸的呢?其实这个印也是我们平时用手掌来测量的,一般的比如6印的就是58厘米,7印的就是62厘米,8印的是65厘米,10印的是70厘米,12印的就是75厘米,20印的就90厘米,一般在村里的都是20印的比较多,不过也有的说这个印也是根据刚满月婴儿的脚印来算的,不过这个也是众说云云,且不管是根据什么来的,但是这个印也是可以根据现在的算法算出来的。
在农村里买了适合自己家里几印的大铁锅后,你也不能着急用,因为大铁锅在农村里都是不能买来就用的,因为此时的都是铸铁造成的,如果买来就用的话做菜就会有铁锈味,这样的菜是不能入口,而且如果不经过处理后使用的话,可能会造成用的以后的使用寿命,所以买来除了清洗干净后,还要用细沙在锅里面刷几遍,然后用五花肉或者猪大油在锅里烧几次后,我们才能使用这口大铁锅!对于使用大铁锅做的菜也是非常好吃的,尤其现在的地锅鸡地锅鱼也都是这种铁锅做出来的,所以大铁锅也在农村里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有不全面还望大家补充,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我是头条号三农堂广讯,点赞太容易,点个关注更显真情??????
我们老叫二少锅,七少锅,也都是代表锅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