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发酵后不但会产生乙醇,还会产生甲醇丙醇等各种醇类,还会产生醛类,发酵过头还会产生酸类,那就成醋了。工艺控制好的含量低,控制不好含量高,好的工艺可以在蒸酒的过程中去除杂质,喝了不容易上头,杂质多不但口感不好而且容易产生所谓的上头。
说不能喝,有可能酒厂的人,我自己做了十来年酒了每年米酒,葡萄酒都做,每年都买二百多斤葡萄,能酿一百斤左过十月一又该做了朋友喝了都说好喝,比买的几百一瓶都好喝,决对纯葡萄。
勾兑只是蒸馏白酒的一种生产工艺!名酒也需要勾兑,高档白酒大多是满足虚荣心和交智商税!也有极少部分是喜欢特别口味和习惯!正规厂家用食用酒精勾兑生产的合格白酒比没有检验条件的所谓三无纯粮小烧相对安全得多!加入乙醇汽油里的乙醇也是纯粮的!
用你这方法,造酒的都亏死了,还50度以下就不接了!我家的家酿米酒,一般就30几度上下,口感绵甜不上头,还有股醪糟的酱香味。头锅酒能到50度上下,一般是中和到二锅、三锅酒里使一坛酒味相同。你说的80度的酒头是咋弄出来的。
酒精分工业酒精和食用酒精。喝假酒中毒的都是工业酒精兑的,工业酒精相对纯度较低,甲醇含量高,喝了就出问题。食用酒精至少甲醇给处理掉了,甲醇含量非常低了,兑出来的酒虽然口感不好,但是喝了至少不会中毒。自己酿的酒,过程控制比较随意,谁也说不好甲醇到底有没有,喝到甲醇多的算你运气差。
勾兑只是蒸馏白酒的一种生产工艺!名酒也需要勾兑,高档白酒大多是满足虚荣心和交智商税!也有极少部分是喜欢特别口味和习惯!正规厂家用食用酒精勾兑生产的合格白酒比没有检验条件的所谓三无纯粮小烧相对安全得多!加入乙醇汽油里的乙醇也是纯粮的!
降低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的方式主要有: 1、白酒中的杂醇油的产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酿酒原料中蛋白质含量高,发酵过程中分解为氨基酸然后脱羧形成杂醇油;二是酵母菌活性较高,发酵迅猛,经过复杂的糖代谢生成。根据以上原理,降低白酒生产过程中产生杂醇油的方式有:使用蛋白质含量低的酿酒原料,选用杂醇油产量少的酵母菌品种,控制酵母菌活性低温缓慢发酵等。 2、通过蒸馏方式降低杂醇油含量,在蒸馏过程中,初期杂醇油和酒精一起浓缩,但当酒精浓度达到大于55%(V/V)时,杂醇油挥发系数小于1,也就是说,随着酒精的不断浓缩,杂醇油的含量趋向减少。根据以上原理,可以提高断酒酒度,低于55%(V/V)的酒直接断入尾酒中,也可以采用精馏或者多级蒸馏的方式,选择合适的塔板,断出杂醇油含量较高的组分。 3、由于发酵方式的不同,液态法白酒的杂醇油含量远高于固态法,所以提倡固态发酵,也是降低杂醇油含量的方式之一。 国家行业规定白酒中杂醇油的含量需要低于2000mg/L,中国白酒大多数控制在800-1200mg/L这个范围,根据生产工艺和香型来分,一般酱香型含量最高,米香型次之,浓香型较少,清香型最少。
甲醇有较强的毒性,过量食用会引起呼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 酿酒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杂醇,这就是自酿酒为什么喝完会觉得劲儿大上头的主要原因。
自酿酒确实有甲醇,不去甲醇确实对身体不好。掐头去尾就是去甲醇,去丙醇等杂醇的有效手段。楼主的说法,就像自酿的就一定没有任何问题似的。我也自酿酒,但是甲醇去除和检测是很重要的事。我想不会有人喜欢喝的酒里含有甲醇,除非他体内有分解甲醇的酶,呵呵呵。
说这种话的人分三类:1.葡萄酒,红酒的酒类经营者,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就需要树立打击对象。国家酿酒企业他们是惹不起的,所以就找农村自酿酒来作为攻击对象。 2:国外酒类经营者,国内不上不下的酿酒企业。为了利益加大宣传,目的是让大家喝他们的高价酒。 3:收了酿酒企业钞票的各类科普专家。反正收了钱得给人家办事。这类人是最典型的两面人。一边喝着自酿酒一边科普自酿酒的各种害处。
勾兑只是蒸馏白酒的一种生产工艺!名酒也需要勾兑,高档白酒大多是满足虚荣心和交智商税!也有极少部分是喜欢特别口味和习惯!正规厂家用食用酒精勾兑生产的合格白酒比没有检验条件的所谓三无纯粮小烧相对安全得多!加入乙醇汽油里的乙醇也是纯粮的!
甲醇从哪来?先要从原材料谈起,原料(蔬果)的植物细胞壁及细胞间质的果胶中含有甲醇酯,在曲霉的作用下会放出甲氧基,形成甲醇。这些果胶主要集中在原料的表皮。大米、糯米等粮食因去皮,含果胶很微量,可忽略。经提纯浓缩的高度酒就要当心,做好掐头去尾。另外果酒、地瓜酒类若未去皮,相对含量高些。
粮食作物在发酵过程中会有甲醇产生,尤其是薯类作物,这是农作物中果胶存在的原因,甲醇的沸点是63度,乙醇的沸点是78度,在蒸馏酒时,一定要掐头,低于50度要去尾,也就是去除杂醇,尤其用薯类酿酒,更要多掐头,或者避免用薯类酿酒,以前用薯类酿酒是因为粮食缺少,还有就是陈放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正规工艺,正规操作,小作坊的酒完全合格,我这很多学员都检测了,没一点问题。
淀粉发酵后的产物不是唯一的乙醇(酒精),而是甲醇、乙醇、丙醇等很多醇的混合物。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各种醇的含量是会发生变化的,好的酿酒工艺就是找到并控制乙醇含量最高、别的醇最少的温度和压力。但是传统工艺,你做的再好,各种杂质醇都是存在的,只能降低不能消除,并且有一个临界点。更何况农村小酒坊根本没有精准控制温度和压力的手段,也没有检测杂质醇含量的手段,有些有良心的酒坊老板会把酒送到质检所去化验的,合格了才对外出售。所以,千万不要迷信所谓的粮食自酿酒、自酿葡萄酒,大部分喝了都会上头的,你根本不知道你喝的到底是酒还是各种醇的混合液!
自酿酒按工艺分为两种,分别是发酵酒和蒸馏酒。发酵酒主要是以含有水分的水果、粮食、谷物通过糖化、发酵,产生酒精(乙醇)。而蒸馏酒就是在发酵酒的基础之上进行蒸馏、提纯,的工艺。比如葡萄酒是发酵酒,而蒸馏后便是白兰地。
无论葡萄酒还是白酒,也不论国企大酒厂还是农村小作坊,酒在前期的发酵过程都会产生甲醇,而并非作为添加剂加入在白酒中的。
甲醇无色、透明,味道跟乙醇接近,消费者通过感官是没有能力分辨出来的。甲醇对人体最大的伤害是神经系统,人一但摄入10克甲醇便可失明,当达到30克可是要致命的。
国家对于白酒中甲醇含量是有标准的:以谷物为原料的蒸馏酒中,甲醇含量每100毫升不得超过0.04克。而以薯类或者代用品为原料的蒸馏酒中,甲醇含量每100毫升不得超过0.12克。
那既然白酒在酿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甲醇,难道乡下农村自家酿的酒,没有提炼甲醇真的就不能喝了么?
此言差矣!
中国白酒本就起源于民间,农村自酿散酒一直作为白酒最原始的销售方式存在。对于大酒厂来说,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可以脱离白酒中的甲醇。
而农村自酿酒和小作坊是怎么去除酒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甲醇呢?这可难不倒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其实这个问题早就解决了。
甲醇的沸点是64.7℃比乙醇的沸点78℃要低,所以在白酒蒸馏的过程中,甲醇会先于乙醇还原成液体,因此白酒取酒有掐头去尾之说。掐头的目的就是把品质比较差、甲醇含量高的头酒丢掉。而甲醇的挥发性,也使其在白酒的储存过程中挥发的差不多了。
不过在购买和饮用散酒的时候,还是要格外留意,要到正规取得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的酒坊去买,防止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而农村自家酿的酒,除了掐头去尾以外,最好要用陶坛存放一年以上,当年酿的酒下一年再喝,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甲醇超标引起的甲醇中毒。
一个个都说俺们农村酿的酒不能喝,有毒,那我们农村人种的粮食,你们不也是吃的挺好?
从来没见过这么奇葩的提问,或许是城里人认为我们农村人设备简陋,技术还是老一套,最主要的是没有精密的仪器把关,所以酿出来的酒不能喝,但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有精密仪器了吗?
古代酿酒的环境就一定比我们这里更好吗?我看未必,但古代不照样流行酒文化,如果酿的酒有毒,那酒怎么可能会流传到现在呢?现在农村酿酒用的就是传统的技术。
说一下我们农村酿酒的核心过程,在成功之后开始接酒的时候,需要分三步骤来完成,刚开始出来的酒不能喝,因为这里面甲醇含量高,口感也不好,我们那称之为头酒。
之后接出来的酒才能留着,虽然里面也有甲醇,但是含量已经非常少了,几乎对人形不成什么威胁,口感也是最好的,因为在头酒之后,所以又称二锅头。
再后面的酒就跟头酒一样,也是不能喝,因为虽然没有了甲醇的威胁,但是度数相对较低,并且口感也不如二锅头,所以这时候往往会跟头酒掺杂在一块,重新烧。
这种掐头去尾的办法有效的去除了甲醇对我们的危害,所以说不存在农村酿的酒有毒这一个说法,纯属无稽之谈,当然,不会酿酒的人,就算是有仪器,也一样不行,更不用提在农村了。
其实甲醇自己也会跑掉
甲醇的沸点在64°左右,正常情况下,在蒸馏出酒的时候,这个温度就已经超过了甲醇的沸点,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甲醇在这个过程中就被挥发了;
存放自酿的酒也能挥发部分的甲醇,在外面卖散装酒的,可能是缸也可能是桶,都有一个特性,就是不用能完全密封的盖子,而都是用布袋一样的盖子,目的就是稍微留点缝隙,好让甲醇挥发出去;
喝酒前热一下,古代人喜欢在喝酒前都会把酒热一下,让口感变好只是原因之一,还有一条就是可以促进甲醇的挥发,其实在喝酒前温一下,不提甲醇,就是单论口感也是极好的。
还有一点建议,最好不买便宜的,就是一分价钱一分货,不能因为买了便宜货就说自酿酒不好,我觉得亏钱事小,伤身事大。
(网络配图,侵权删除)
亲 密封分2次,第一次密封只要不进灰尘就好,因为产生二氧化碳会有爆破的危险,第二次密封不会爆破的,如果不放心可以在广口瓶外面加一个桶哦,产生甲醇就不用担心了,伤不到亲,好的要采取加分哦。准备工具:容量20公升的医用广口瓶一只,旧葡萄酒瓶、大可乐瓶十余个,塑料或者不锈钢饭勺一个、塑料漏斗一个,塑料虹吸管(1.5米长,可到卖金鱼的市场购买)一根,过滤残渣用纱布。 ●第一步:买葡萄 俗话说好吃的葡萄酿不出好酒,要选皮红酸涩为优。如果能买到酿酒用的名牌葡萄当然理想,但真正酿酒用的葡萄无市售。购买葡萄要选择那些成熟、饱满、没有病害的,葡萄皮的颜色越深越好。 ● 第二步:洗葡萄 由于葡萄表皮很可能残留农药,清洗葡萄的环节就相当重要,可以先用清水泡20分钟左右,再整串冲洗干净,在洗的过程中要把不好的葡萄挑出来扔掉。同时因为葡萄皮表面存在着白粉状的野生酵母,起发酵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穷洗。 ●第三步:晾干葡萄 葡萄洗干净后,要放在筐子里把水充分晾干。 ●第四步:选择容器 酒坛子可以是陶瓷罐子,也可以是玻璃瓶,但不主张用塑料容器,因为塑料很可能会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危害人体健康。可选择大容量的医用广口瓶,以能装15-20斤葡萄的为宜,因是玻璃瓶,可看清里面的发酵状况。 ●第五步:破碎装瓶 首次发酵:破碎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葡萄从梗上摘下,三、五个一起放在手中,然后把手伸进广口瓶,把葡萄皮攥破即可。注意瓶子不可以装满,到三分之二处就要停止。 ●第六步:加糖 发酵是微生物消耗葡萄汁液里的糖分泌出酒精的过程,酿酒用葡萄一般每百克内含糖13-15克,据经验每克糖经发酵后能产生0.6度左右的酒精,因此单靠葡萄本身的糖只能酿出8-9度的酒,要想酿出12-15度的酒,显然需要外加糖。 可按照10公斤葡萄、一公斤白糖的比例加糖的,出来的葡萄酒大约在10度,类似市场出售的干红。加糖一般分几次加入。第一次在装入葡萄后24小时,加入一半,3-4天后视发酵情况再加剩余的部分。 另外用冰糖也不理想,因为这种结晶糖溶解速度慢,会造成葡萄汁里一段时间内果液各处糖浓度不均匀,不利于均衡发酵。 葡萄装瓶后把瓶子盖好(不要盖的很严,只要不进灰尘就可以了),放在温暖的地方等待葡萄自然发酵。葡萄皮上有天然酵母菌,我们不必考虑发酵菌种问题。东北的家庭都有暖气,室温在18℃左右,这样的室温很适宜做葡萄酒。一般说来,装瓶后24小时即可观察到瓶内有气泡出现,以后便发现葡萄里的汁液析出,葡萄皮浮起,泡沫逐渐增多。这时每天用勺子搅动两次,把露出来的葡萄皮压进,让葡萄皮得到葡萄汁液的充分浸泡。 我们土法是连皮、籽一起发酵。利用皮的色红素增加红色,利用皮、籽里含的丹宁增加涩味。所以葡萄皮颜色越红紫,酿出的葡萄酒颜色越深越漂亮。 经过一周左右发酵,把糖消耗完毕后自然停止发酵,果皮不再浮上来,即达到止发酵点。但如果加糖过多,7天后没达到止发酵点,酵母还在大量繁殖发酵,酒液还在大量冒二氧化碳气泡,此时如果马上密封,就会造成后发酵时瓶内压力增大,可能会顶开软木塞而喷出酒液。所以要等酒液不再冒大量气泡后再密封。●第七步:渣、液分离 达到止发酵点后,葡萄皮浮在上面,颜色由深变浅,葡萄籽和大部分葡萄肉的残渣沉在瓶底,此时就应该把残渣和酒液分离。具体办法是先用虹吸管将中间的酒液吸出,然后把残渣装进纱布,用手由轻到重的挤压,再像拧衣服一样拧,使残渣中的酒液基本流净。最后把所有的酒液混合在一起,装进广口瓶继续发酵。此时酒液很混浊,你大可不必介意。 ●第八步:密封 达到止发酵点后,此时后发酵就开始了,应密封瓶盖。 后发酵不是靠酵母发酵,而是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因此不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瓶内压力不会继续增大,没有爆瓶危险。 ●第九步:启封 30天后启封,可以发现酒液变澄清,底部有一层沉淀,这是酵母完成历史使命后的“尸体”及杂质,工业上用这层东西做成酵母膏。 上层的清纯酒液再用虹吸或过滤的方法提纯灌装。最好把它装进小瓶储藏,用1.5升的旧葡萄酒瓶最为理想,装“可乐”的2.25升塑料瓶也不错,装瓶要装的满一些,瓶盖也要盖紧,然后放到家中温度比较低的地方(据说储存温度最理想的是13℃)。什么时候想喝,就拿出一瓶。●第十步:自然陈酿 通过以上过程,利用鲜葡萄自酿出具有葡萄果色及优美葡萄酒香,酸甜适口的葡萄酒。如果不马上饮用,可装瓶密封,置于15—20℃的条件下,保存几个月。在保存中,葡萄酒能自然陈酿,发生了酯化作用、综合作用和缔合作用,使葡萄酒变得更加透明、芳香、醇厚、稳定。
我家祖祖辈辈酿酒,从没听说过喝粮食酒中毒的,反而市面上勾兑酒出事的层出不穷,为什么自酿粮食酒喝了不上头?为什么商场卖的瓶装酒喝了会头痛?强烈建议提倡自酿烧酒,强身健体,壮我中华!
老夫喝了一辈子酒,还有一帮酒鬼朋友,还是特别爱不参假的小酒坊酿造的酒。过去,民间都是没有什么“注册”的酒坊酿造和售卖“自家”的酒,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喝过来的。记得陆游那首著名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第一句就是“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一辈子没少吃喝这种“不科学”的酒,活了八十多岁,文采盖天下。这是不是令“甲醇论”者很尴尬?我表弟的岳父,天天喝私人小酒厂给他卖的酒,活了90多岁。前不久我邀几个兄弟小聚,兄弟对我说:“酒就不要你管了,你去买那品牌酒喝得扫兴,我这里有朋友刚送我的自家酿造的酒,兄弟们喝了就知道了。”果然,那酒还就是好喝,比那三百块五百块钱的“资质”酒醇美多了,大家一开心,又加了几个菜。看来“甲醇论”在我们这些不懂科技的人这里硬是不灵啊!
农村自家酿的酒,焦点就是甲醇含量。人们普遍认为他们设备简陋,技术古朴,又没有现代化的检验化验手段。就做不到大酒厂那样水平,害人的甲醇没提炼,一定含量高,喝它有风险。
凡是酿造的酒,甲醇不可避免,都有,只是含量有多有少。所以,国家制定有强制执行标准,不得超过,否则违法,吃不了兜着走。
这个标准号为《GB 10343-2008》,规定在谷物以及可食用作物发酵酿造的酒精,按100酒精度,每100毫升的甲醇含量:
●特级酒精不大于2毫克;
●优级酒精不大于50毫克;
●普通级酒精不大于150毫克。
换算成粮食白酒,每100毫升甲醇含量不大于6毫克,一般实际含量在2毫克。
农村自家酿酒,沿用的是传统的技术。其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就是接酒时,把整个出酒过程分为三段:开始出来的叫头酒,甲醇含量高,度数高,味道太冲不好喝,不要;中间一段,因为杂醇杂酯少,味道好喝,留着;尾酒度数低,口感也不好,一样的不留。
所以北方酿酒有二锅头之说,二锅头就是中间段的酒,喝酒只喝二锅头。其他农村酿酒都这个模式,掐头去尾。当然头酒尾酒不是扔掉,下次倒进酒涪重新烧。
也就是说,农村自酿酒,在接酒过程中,自然有了去甲醇的做法,所以不用担心甲醇超标。
甲醇比乙醇的沸点低,在64.7℃,乙醇的是78℃,所以甲醇比乙醇挥发得快。根据甲醇的这个特性,一般在三个正常情况下,甲醇就跑个差不多了:
●蒸馏出酒过程中,大部分温度超过甲醇沸点,甲醇就会挥发掉一部分;
●新酒存放也挥发一部分。都见过卖散酒的,大陶缸,小口大肚。缸口不是硬质盖子,是布袋一样的盖子。目的就是不要那么严密合缝,留着空隙给甲醇挥发留出路,然后酒味越来越好。
●喝酒温热了喝。古人喝酒,还不是高度酒,可是都热着喝。之所以热着喝得舒服,就是热的过程,促使甲醇挥发掉,酒味更好。
当然如今的酒甲醇含量比古时候低,但是热着喝酒是个好习惯。再说了,热酒还是检验假酒的好办法。如果不是粮食酒,热过60℃,里面的各种添加剂怪味就出来了,立马断定酒质好歹。
再一个,买来酒最好不好立马就喝,存放一段,起码要放半年。如果一年后,或三五年再喝,那就是真的美酒了。前提是粮食酒,不低于50酒精度,还要存放的不进水,不跑气,不受高温,没有长期光照。
好了,喜欢的关注我不迷路哦,记得点赞关注我哦!
我家以前开过小酒坊的,我就说说我的看法吧,首先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农村自家酿的酒水,一般都是果酒的,而且这种果酒在酿造的时候,都是购买散装酒水酿造的,所以不存在题主这个问题的
不过农村小酒坊在酿酒的时候,到是有这个问题的,但是这个问题也是比较小的,因为小酒坊在酿酒的时候,都是采用传统酿酒方法酿造的,也就是去头去尾只留中间的,因为刚刚出来的酒水,
在甲醇含量上面多是比较多的,也是口感比较冲的,所以这种头酒基本都是单独放到一边的,至于中间的酒水就不同了,因为中间的酒水就是甲醇含量比较低的,也是口感比较合适的,
所以我们农村在酿酒的时候,都是要中间这段的,但是最后一段的酒水又不同了,因为最后一段的酒水,在酒精含量上面多是比较低的,而酒精含量一低了,那么在口味上面就比较淡了,
所以最后一段的酒水也是单独存放的,不过我要告诉大家,刚开始出来的的头酒和最后一段出来的酒水,并不是没有用处的,因为在处理完中间酒水的时候,就要开始处理这些酒水了,
至于这些酒水是怎么处理的,其实也是很简单的,就是中合二个字的,也就是把头酒和最后一段的酒水掺和在一起,然后勾兑出普通酒水的,所以在我个人看来,题主这个说法并不准确的
这都是白酒协会的炒作,因为这几年除了茅台的销量一直很好,其余酒类无一销量好的,小酒厂直接倒闭,酒的销量只有15年前的两成,所以他们要转移目标,关闭农户自酿酒的行为,实现增长销量,都是套路
不论是农村还是城市,自己酿的酒都有甲醇含量过高等风险。不是一定不能喝,但要明白这种风险,从安全考虑还是尽量不要喝。
很多人包括这个问题夏的很多回答,都认为农村自酿酒货真价实味道好质量高,绝对没有问题,比一般酒厂的酒更好。
单纯从原料上说,这种说法是对的。酒厂的低端酒很多甚至是酒精勾兑做成的廉价产物,的确不如农村自己用粮食酿造的货真价实。
但从安全角度来说,再差的正规酒厂生产的酒,安全性都比农村自酿酒高的多。
酒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甲醇微生物等各种有害杂质,正规酒厂不论低端高端酒,生产过程中都有完善的检测手段,能保证甲醇等有害有毒物质含量不超过国家标准,不危害人体健康。如果甲醇等含量超标,正规酒厂也有能力进行提纯处理。
农村自酿酒虽然原料货真价实,是纯正的粮食酒,但家庭自己做酒对各种有害物质含量是完全无检测无控制的。
(自酿酒操作)
甲醇这种酿酒过程中最容易产生的剧毒物质,在自酿酒中含量严重超标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家庭自酿无能力检测甲醇含量,也没能力进行提纯降低甲醇含量。更严重的是,绝大多数做自酿酒的,根本就不会意识到自己做的酒可能会有甲醇含量超标的问题。
除了剧毒的甲醇含量过高,自酿酒可能还会有有害微生物含量过高重金属超标农药超标等各种严重问题。和甲醇问题一样,做自酿酒的对这些问题多数根本没有意识,也没有能力检测和提纯。
城市里面最常见的则是自酿葡萄酒,操作简单,做出的酒口味也好。城市自酿葡萄酒和农村自酿酒一样,也存在着甲醇含量过高等各种安全隐患。
说这种狗屁话的一般都是卖酒的。装逼的人。酒在中国多长的历史祖祖辈辈都这样来的。没啥事。到现在瓶装酒都勾兑了。难道他们还想打翻传统吗?